时间:2024/3/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阳光透过白云洒落在贵州省的中南部地区,这里坐落着民歌《好花红》的故乡——惠水。站在望城坡遥遥看去,惠水被绿色围绕其中,绿树成荫,沥青公路开阔整洁,行走的三两行人与远处的居民楼将这幅壮阔绿水青山画卷点缀得更为生动。惠水,由濛江、涟江两河惠民之水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冲刷出了10万亩涟江大坝,孕育了惠水这座灵秀、古朴、多姿、舒适的山水田园城。家住涟江街道水岸国际的市民李瑞喜滋滋地说:“楼下就是公园,出门就是绿地……”涟江广场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陈宁摄涟江广场,游路蜿蜒,树叶婆娑,人们在自然风光中品味浪漫和诗意;湿地公园中,山水和鸣,清音盈耳,市民信步走过街角路边,满眼青绿,花枝摇曳,不经意间就会遇见方寸之美。雨后的雅水镇水头水库,夹杂着潮湿与泥土芬芳的清新自然之气扑面而来,这里群山连绵环绕,一眼望去,满是青翠,湖面波光粼粼尽显风光,远处栽种水稻的群众交谈的声音仿佛在耳边,一派人水相融、山水相依的画面。水头水库始建于年,是以实现生态保护、农业灌溉、生活用水为一体的惠民工程,有效灌溉面积达6.13平方千米,水库长2.2千米,平均宽米,平均水深16米,总库容达万立方米,是目前惠水县内建成的最大水库。一方水养一方人。水头水库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为当地村民生活、灌溉、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也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涟江,惠水的母亲河,哺育了勤劳智慧的48万涟江儿女,浇灌出肥沃富饶的惠水大地,孕育了厚重多彩的“好花红”文化。近年来,惠水在深入开展“蓝天、青山、碧水、净土”行动中,建成一批生态环境设施及项目,民生热点、难点得到有效解决。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降低污染物排放为主线,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使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不断增强。游客打卡长新村油菜花海。余雷摄绿色成为惠水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好花红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涟江绿”的打造不仅提升了城乡人居环境,并将生态文明的“种子”根植在“好花红”,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这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更为惠水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绿色基础。年,惠水县全面完成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林业提质增效“六项行动”,完成营造林5.7万亩、国储林4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开展石漠化治理3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8平方公里、矿山复绿亩,被列为全省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项目试点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均保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产值8亿元,经开区成功创建省级绿色示范园区。清晨被鸟鸣叫醒,傍晚在公园中散步,节假日到郊野公园游玩,在惠水,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生活,让惠水人的生态幸福感与日俱增。这就是美丽的惠水县城,一处城江相依、山水辉映、宜居宜业宜游的好地方。建在“林”中,“水”成为城市的主要生态元素。此外,惠水还探索实施了生态环境保护“坝长制”“森林卫士”等机制,实施了“蓝天工程”,完善“关、治、防”综合治理体系,狠抓工业企业废气排放治理和城区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建设了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如今,行走在惠水广袤的阡陌山野里,成片森林、蜿蜒河流、美丽田园……绿色和发展汇成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从城市到乡村,一个个生态建设项目次第展开,生态文明底色更加鲜亮厚重,让涟江大地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生态景观美丽画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杨编辑虞思滔二审梁晓琳三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ishuizx.com/hsxzf/132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