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贵州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在贵州,只要提到“酱油拌饭”,就能想到“味莼园”。作为贵州本土老品牌,贵阳味莼园食品公司创建于年,其前身是贵阳味莼园酱园。目前,公司出产的酱油、食醋占据了全省70%左右的市场份额。位于惠水县的味莼园食品工业园“公司成立至今,一直秉承‘创新就是企业灵魂’的企业宗旨。”贵阳味莼园食品公司总经理程晔说道,近年来,公司通过中外合璧、技术嫁接和组织优化等方式,不断培育企业实力。   走进惠水经开区味莼园车间,先进的全自动高速生产线引入眼帘,实现了从玻璃瓶卸垛、冲瓶、灌装、压盖等机器化、自动化生产。   “从过去追求短平快的产品,转变为追求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味莼园在产品品质上有了一个质的提升。”程晔表示,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食品工业发展,味莼园在管理体系、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方面都做了进一步改进创新。   据了解,去年6月启动的二期项目技改,是味莼园现阶段的重点工作。项目投入资金1.5亿元,建成了3万吨日式高盐稀态酱油发酵生产线。今年8月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   “其酿造出的酱油产品品质更高,颜色更加红亮,营养物质特别丰富。”区别于传统发酵短平快的方法,高盐稀态酱油发酵采用恒温封闭式发酵,可有效隔离空气和有害物质,更注重产品品质。   同时,深谙“农业是工业的‘第一车间’”的道理。在转型升级中,味莼园也一直积极致力于“新工艺、新单品”的推广和开发。其中,包括当地特色产品香蒜香醋、姜蒜特鲜酱油,以及大头菜、雪菜、佛手瓜等酱腌菜的开发推广。   从一个作坊到一个产业,从贵州省本土品牌到西南地区最大的调味品生产企业,味莼园产品已覆盖有酱油、醋、甜面酱、料酒、腐乳、火锅底料等。   “一日三餐,餐餐都有惯用的调味品。人对‘家乡味’的不同定义,其实更多来自于调味品的不同。”程晔解释道,味莼园的发展,不止源于每一次在生产工艺、管理体系方面的改进创新,更在于用87年培养出了贵州人自己口味。   举一人为例:陈寄桥从17岁入厂,到现在已有50余年。作为味莼园最老的一批员工,他调制出的酱油被称为“贵州人最熟悉的家乡味”。   陈寄桥介绍道,在工艺并不发达的50年代,以“不生花的酱油就是好酱油”为目标,老一辈味莼园人专注于打造保鲜酱油、卫生酱油,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口味。   味莼园推出的第一款有命名的产品——“卫生酱油”,既是“酱油拌饭”中的主角,也是当时为数不多敢将“卫生”二字打在包装上的食品。   40余年过去,“卫生酱油”仍然是味莼园的主打产品。   “只不过,工艺的智能化升级可以在生产‘卫生酱油’时对发酵工艺、状态,以及故障和质量做到严格把控。”陈寄桥认为,技术的不断革新,不仅在于将生产成本与效率做到最有效的调节,贴近绿色低碳的生产理念,更在于如何将“贵州味道”最优化地推向市场。   “可以说,‘卫生酱油’见证了味莼园的发展,也是贵州食品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采访最后,程晔坦言,基于传统产品的制造,如何将传统工艺有效的转化成现代生产流程,既保留浓郁传统风味又满足现代人对于新口味的追求,正是味莼园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贵州食品工业需要思考的问题。相关阅读:舌尖上的贵州制造

献给世界的贵州味道舌尖上的贵州制造

贵州做大做强生态特色食品产业观察舌尖上的贵州制造

广药集团:绿色营养健康是贵州刺梨的“最大砝码”舌尖上的贵州制造

舌尖物典舌尖上的贵州制造

邓盛毅:“乡下妹”走出深山卖辣椒舌尖上的贵州制造

丁文建:这锅酸汤鱼要熬百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曾书慧海报及手绘图聂婧文编辑徐然编审王璐瑶肖慧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ishuizx.com/hsxzf/129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