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权威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布依族公益平台!

鲜花的咏叹

——贵州惠水县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调

打开贵州这本厚厚的画册,你会看见在那莽莽大山里,有着气势磅礴的黄果树大瀑布,有着蜿蜒秀美的漳江小七孔,还有风光如画的花溪……,而在这些山山水水之间,滋养着一个率真、淳朴、善良、充满灵性的民族——布依族。他们依山而居、邻水而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这里,孕育出了布依人世代吟唱的歌谣——好花红!

《守住民族之魂——鲜花的咏叹》(1)

(压混杨光英唱“好花红”)

“好花红,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好花生在刺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

这是布依人的肺腑之声,歌声优美婉转、曲调悠扬动听,这首歌被布依人世代吟唱,它伴随了一个民族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一个民族曾经的沧海与桑田。它,就是惠水县布依族民歌“好花红。”

在布依人聚居的地方,生长着一种独特的植物,人们叫它“刺梨”,金黄色的果实浑身长满软刺,富含极高的维生素,粉红色的花朵朴实无华而又暗香浮动。在依山傍水的布依山寨、山野田边随处都可以见到。布依人爱花,就爱这一丛丛、一簇簇盛开在刺蓬里的刺梨花,因为她它像极了布依人朴实无华而又深情款款、恣意怒放而又与世无争的秉性。

原惠水县宣传部副部长、县布依族学会副会长罗勇国告诉记者,刺梨花对布依族人来说有着别样的情愫。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小花渐渐地被引入歌中,而原本叫做刺梨花的小花朵也被人们越唱越美、越唱越红,质朴的布依人干脆就叫它“好花”。

(出录音1:罗勇国——好花红调到今天传统文化留存有上千年,以前布依族没有规范的文字,“歌”以现在的书面形式表现就是“调”,以前布衣族地区汉化都不会说,好花红用布依语唱就是——(现场演唱演示歌声)这首歌跟刺梨花的关系就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山区、山边、河边到处是野生的刺梨,以前生活很艰苦,干农活肚子饿了就摘下刺梨吃。这花也很漂亮,在刺梨花边为了表达对心上人、对民族、对家庭一种团结和谐的主题而歌唱,刺梨逐渐就成了大家崇拜的野生果,我们对自然崇拜、对刺梨的崇拜。刺梨的个性很刚强,有刺,5瓣花,很团结。从原始千百年来生活中和刺梨结下的渊源。)

(压混秦跃珍版“好花红”)

好花红调,是流传于黔南布依族地区的民歌形式,起源于惠水县的民歌“好花红”,也称“惠水山歌调”。曲调为四声羽调式,活动音域八度;迂回曲折,悠缓自如。歌词一般为七言八句,用比喻手法见物生情,内在含蓄、寓意深刻,生动活泼,委婉动听,易于传唱,朗朗上口。“好花红调”与大调、小调、大歌、小歌一道成为了布依族曲调的代表。

惠水县原文化馆干部、著名作曲家李小平告诉记者:《好花红》短小的八小节旋律中,赋予了音乐节拍节奏的丰富变化。在稳定的羽调式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起到了节奏律动的变化,赋予了音乐中节奏语言的变化美。这正是《好花红》让世人百唱不厌的原因所在。

(出录音2:李小平——它的曲调很自然,它就是老百姓顺口随口一唱,那个旋律自然成章。研究谱子的时候,发现它很规范。老百姓在创造它真的很神奇,他们不懂音乐,但一看谱面非常的规整,线条清楚。六齐一正,各有各的唱法。主调一直是:咪啦哆咪,适口性非常好,就像吃饭一样,一上口,非常好。)

“好花红调”既是古老布依族音乐的遗存,也是布衣族传统文化变迁的实证。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原本是田间地头随口而发的民间小曲,又怎么会如此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呢?好花红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群众广为传唱的?我们来听听惠水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王煜的介绍。

(出录音3:王煜录音——布依族经典民歌好花红的曲子是惠水县好花红乡一带布依族群众在清朝年间就谱就传唱的,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当时的布依族群众与汉族等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各族之间的文化交融相互同化,布依族说汉语的人日渐增多,布依族青年用汉语唱山歌逐渐兴盛,在唱词上,虽然沿用了汉族山歌七次四句歌,但曲调却传承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歌谣,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惠水山歌调,与大调小调大歌小歌一起成为布依族曲调的代表。)

(压混:树叶版“好花红调”)

《好花红》之所以广为流传,久唱不衰,是因为它有着深邃、甜美的歌调和积极、乐观的内容;它是布依人歌唱爱情的经典情歌。布依人用刺梨花来象征淳朴、恬静的少女和美好的爱情。

花与歌,都是布依人的最爱,爱到把这首歌的发源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贵州省惠水县毛家苑乡也更名为“好花红乡”,并且在村口为这首歌树了碑、立了传,而正是这里美好的山水几百年来孕育了这首清新亮丽、婉转悠扬的歌。这里的人们人人都唱“好花红”,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花红”,都用这首优美动听的旋律来抒发心中火热的情感和热切的向往。

(压混:背景音)

年初秋,记者来到惠水县好花红乡。站在村子外面,绿色田野的映衬下,一座座砖混结构、瓷砖饰面的小楼映入眼帘。迷宫般的小巷弯弯曲曲地伸进村子里。我们首先来到“好花红调”省级传承人杨光英的家里。这是一个古朴、精致的小四合院,一群小鸡正在青石板上啄食主人洒下的米粒。我们来的时候,杨光英和谢文兰正在掰苞谷。

(压混:小院里交流声、背景声)

今年68岁的杨光英是好花红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谢文兰今年66岁了,也是乡里的老歌师。她们俩既是亲戚,也是多年一起唱山歌的姐妹。

(压混:杨光英、谢文兰唱古歌)

布依族人酷爱唱歌,常以歌作答。情感交流、婚丧嫁娶、赶场集市、田间地头、交朋结友、邻里关系等都能即编即唱。形成了“无酒不成礼,有歌方算喜”的传统风尚。凡是待客、嫁娶、立房及节庆、农闲,都喜欢唱歌,男女老少都会唱。当杨光英还只是十六七岁花季少女的时候,常常在寨子里对歌,青年男女喜欢用这样的方式传情达意。

(出录音4:谢文兰采访录音——那个时候我们边做边玩边唱,想唱就唱。唱山歌、唱情歌,悄悄跑出去唱,我们去吃酒做客,晚上吃过饭了,就来找我们对歌。过春节的时候,初一初二的时候,我们在河对面看到小伙子来了,就一起唱歌。)

布依族民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如流水般在布依人民的口中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是一支永远也唱不完的集人类起源、布依族源、生产劳作、待人接物、伦理道德、婚嫁建房、丧葬祭祀等丰富内容的叙事长歌。在长期的口头流传过程中,每一位布依人都是歌手,大家在劳动中传唱,在生活中传唱,在节日中传唱,形成多种版本、大同小异的布依族民歌。我们来听听贵州省著名的作曲家李继昌先生是怎么说的:

(出录音5:作曲家李继昌录音——布依族实质上是一个非常能唱歌的民族,唱歌是他们生活里头一个特别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你无论是上山打柴,还是下地种田,或者是出门问路、吃酒做客,都要唱歌,那么青年人谈情说爱更是离不开唱歌,通过歌唱,然后找到自己心爱的人。)

(压混:出好花红调古歌)

《好花红》结构为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每句四小节。两个乐句各由两个两小节的乐汇组成,四个乐汇之间构成了最适应东方人审美心理的起、承、转、合结构。在贵州有“高山苗,水布依”的说法,布依族总是居住在背山临水的平坦洼地。惠水县原文化馆干部、著名作曲家李小平说:布依人用他们优美、形象的音乐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他们世代声息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在流水般的平和、内秀的性格。

在民间,《好花红》以分节歌的形式出现,民间歌手往往是即兴填词来演唱。当地有“一种开头,千种结尾”的说法,每个人唱的《好花红》也各有不同,但唱到乐段结束处时,几乎都会出现一拍甚至更长时间的停顿,然后再进入分节歌的第二段歌词。当地布依族人以性情温和、勤劳内秀著称,优越地理环境中相对富庶的生活,形成了这个地区布依族随性、谦和的普遍性格特点。《好花红》正是以节奏语言的变化来反馈出这个地区的布依人田园式的悠闲生活方式。

民间也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说法。其中,作为男性的老年歌手王昌吉演唱的《好花红》,演唱风格古朴、典雅、苍劲,有一种历史的沉积感,故被称为古体《好花红》,杨光英他们演唱的《好花红》为新版。虽然王昌吉、覃跃珍等最早一批的老歌师都过世了,但他们流传下来的古歌的风韵依然留存。来听听杨光英、谢文兰和杨光英孙女现场为我们演绎的古体的《好花红》。

(出歌声:古体好花红)

除了杨光英,今年75岁的退休教师王恩纪也是好花红乡目前最年长的歌师之一;也是村里少有的能叙述好花红调发展和变迁历史脉络的人。他告诉记者,小时候,无论是赶场或是婚丧嫁娶,布依族人都用歌声来互诉衷肠,唱歌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须和幸福快乐的源泉。

(压混:出结婚对歌音频、现场音响)

那时候,结婚结亲送亲那天夜里要对一晚上的山歌,甚至更长的时间。当时7、8岁的他可以在旁边听上一宿都不觉得困。

(出录音7:王恩纪录音——谁家办喜酒,一天一晚都在唱歌,男方家要派人到女方家迎亲,女方家就要找几十个年轻姑娘陪送,送亲的目的就是那天晚上要唱歌,要唱一晚上、唱通宵。有的时候唱得投情的时候还要一直唱到第二天,这样的情况在那个时候非常普遍。)

清瘦的王恩纪老先生如今依然精神矍铄。退休后,他组建了十多人的民间乐队,为来这里观光的游客们演奏。平时还搜集了不少关于布依民族文化的资料。孩提时代,一个关于好花红调的凄美爱情故事的传说让王恩纪着迷,这个故事是在小时候,祖母给他讲述的。说的是曾经在好花红乡有一对非常相爱的青年男女,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能终成眷属的凄美爱情故事。

(出录音8:王恩纪讲传说录音——好花红乡场上有两个青年男女非常的相爱,他们唱歌也唱得很好。退场的时候就在河对面唱歌、谈情说爱。突然,河里边有个姑娘落水了,这个男的二话没说就跳下去救人,这个男的水性很好。可是那个溺水的姑娘怎么抓也抓不住,突然看到前面一亮,那个女孩站起来了并把他迎进去,里面坐着一个老龙王,那个龙王非常的高兴,他以为自己的女儿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了,就留他住下,可是这个男的怎么说也不同意。他说:不行。我已经有心上人了。老龙王没办法就把他留在那里住了三天,后来龙王的女儿也很同情他,就把他放回去。他回到岸上一看,那个姑娘不见了,看见那里多了一棵树。村民告诉他,那个姑娘在他走后一直站在那里哭,后来成了一棵树,他去了三天,其实在上面已经是三年了。)

(压混:音乐——)

“好花红”得以流传、发展至今,与布依人代代相传及现代音乐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有着至深的关系。据“好花红”乡的老人和歌手们介绍,当年每当有外寨客人来访,依照古老的礼节,寨子里众多的歌手便聚于一堂,或在堂屋、或在场院,以歌迎客,一般总是由歌师“开排”首唱。

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生活不断地发展,文化也不断地流变,表现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和更新。“好花红”也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加之后来成长起来的优秀歌手们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加工润色,使其音调逐渐统一规范。王恩纪向记者简单介绍了好花红调的三个变迁阶段。王恩纪

(出录音9:王恩纪录音——第一个阶段是古老的,原生态的(现场哼唱);第二个阶段是(现场哼唱)第三个阶段是好花红被发表后的调。)

(压混:出背景音乐)

那么,好花红调音调规范之后是如何被外界所知的呢?这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年8月,惠水县举行第一届工农业余文艺汇演,好花红乡新民俱乐部布依族姑娘秦跃珍、王琴惠演唱的《好花红》引起前来观摩汇演的省歌舞团专家的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ishuizx.com/hsxzf/576.html

------分隔线----------------------------